“我招聘你,但你可以不到我公司上班,只需你完成我的科研项目即可。”“无论你在全球何处,只要你在我指定的时间攻克此难题就行。完成课题期间,我按月给你工资;课题完成后,我给你重奖,你还可以以成果入股。”——
“我招聘你,但你可以不到我公司上班,只需你完成我的科研项目即可。”这样的招聘词,对于如今那些精力充沛、脑筋活络的年轻人来说极具吸引力。接下来的条件更为奇妙:“无论你在全球何处,只要你在我指定的时间攻克此难题就行。完成课题期间,我按月给你工资;课题完成后,我给你重奖,你还可以以成果入股。”
这样一来,企业就可以不受区域限制,把它的触角延伸至世界各个角落;优秀人才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想到哪上班就到哪上班。这是福建新大陆集团多年来逐渐摸索出来的吸引高科技人才的奇招——“借脑引智工程”,其中课题招聘是其主要形式。新大陆集团便是藉此走上了一条技术创新之路。
据集团副总经理王晶介绍,新大陆集团当初使出这一招“杀手锏”也是迫于无奈。1994年,成立不久的公司与国外一家公司合资成立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广谱早期癌症检测试剂,不料外方中途违约,只肯卖产品,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使得生物公司变相成为国外产品的销售商,合作最终破裂。当时的情形很像50年代苏联老大哥撤离中国。公司投入的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全打了水漂,给刚刚起步的新大陆的创业者们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却让他们清醒了许多。他们决心依靠自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缺乏一流的技术和人才想打一个翻身仗谈何容易?接二连三地碰壁使他们悟出一个道理:若想研制出在国内国际上领先一流的产品,仅靠在国内挖掘选用人才是不现实的,必须放眼世界,跨出国门,借用别人的脑袋和智慧,到海外网罗人才和知识,以此为杠杆来撬动国际市场,进而抢占世界高新技术制高点。
然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要捉住洋专家的眼光,未免有些痴心妄想。人才从哪儿挖,怎么挖?福建是著名的侨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与海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家不约而同把目光转向自己的同学、亲戚和朋友。公司针对产品开发不同阶段的技术难题,先后聘请了数批来自英、美的华裔博士,让他们趁休假、探亲时间来公司进行短期共同研究。而后由他们将相关课题带到国外,借助国外的先进设备进行阶段性攻关,并由他们负责在国外采购公司所需的工艺设备等。经过几年的努力,完成了该产品的开发,不但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而且使该产品在广谱性、灵敏度、易操作性等方面大大超过了原有国外公司的同类产品,并获得了国家专利。现在反过来外国人纷纷想从新大陆购买核心技术,当然,他们也不会轻易出让。
由于这种新型高科技人才招聘法针对性强,方式灵活,待遇优厚,吸引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级人才。集团成立5年来硕果累累,共开发出40多项创新产品,其中6项列入国家火炬项目,3项列入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10项列入福建省火炬计划项目,获得7项国家专利,6项填补国内空白,科研成果转化成功率超过80%,现已发展为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为支柱的高科技企业集团。98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利税6000万。
集团新近推出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手持式、台式二维码识读器以及全球首台可识读图像、适应在户外使用、具有电脑操作功能的掌上二维码识读器,也是聘请留学国外的博士回国担任课题组长,使公司的技术水平与国外最先进公司处在同一平台上,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开发出拥有中国新大陆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新产品。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开发中的“污水处理设备”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果也离不开“借脑引智工程”。当时科研人员只是得到这么一条信息:用紫外线照射可以杀死海水中大量不利于鱼虾生长的有害细菌。但具体的技术细节却无人能懂。在集团内外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眼下已研制出能净化鲍鱼、对虾养殖环境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已在福建一些海岛养殖场投入使用。
几年来,他们运用短期招聘和以课题项目发包的方式,招募得美、英、法、德、荷兰、加拿大等国的40名博士后,借用他们的脑筋,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有效地克服了国内企业在有限条件下进行高精尖产品研制的局限,也使海外留学生能在为国内服务的同时不脱离国际最前沿的研究环境。另外集团也借此建立起庞大的海外人才网络,为今后参与国际竞争、走向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是我国科技跨世纪的战略目标,而其中的每一步都系于“一发”——人才,人才是金,抓住了它才有创新与发展。看来,新大陆是走对了路。